白昌灯蛾
发布时间:2024/6/21 15:27:20
发病部位:
|
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
|
别名:
|
白灯蛾
|
拉丁名:
|
|
形态:
|
【形态特征】:雄娥翅展55—70mm,雌娥70—80mm,体白色,下唇须基部红色,第3节黑色,触角栉齿黑色。前足基节红色有黑斑,前、中、后足腿节上方红色,前足腿节具黑纹,翅白色无斑纹,腹部白色,侧面除基部及端节外具红斑,背面、侧面各具黑点一列;卵淡绿色;幼虫体红褐色,节间处色较暗,密被灰黄色长毛,气门白色,胸足、腹足超色,头赭黄黑色,有“V”形斑;茧丝质,椭圆形,黑褐色;蛹纺锤形,暗褐色。
|
分布层次:
|
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陕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省。
|
习性:
|
|
症状:
|
【寄主】:大豆、车前、蒲公英、苹果、高粱、麦、黍、海棠、山丁子等。
【为害特点】: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。
|
相关病害:
|
|
相关昆虫:
|
|
简介:
|
农业防治
适当密植,注意通风透光,可减少着卵,降低幼虫密度。套种玉米的地区要适当晚播,尽量避开该虫发生及为害盛期。 [3]
药剂防治
当百株玉米苗有虫5头或叶面积受害超过50%,被害株达4%时,即应马上防治。用50%辛硫磷乳油100ml/亩,对水拌细干土15kg,于傍晚撒施毒土,也可用杀虫剂于傍晚喷洒,效果也很好。必要时可喷洒下列药剂:48%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;90%晶体敌百虫1000—2000倍液;50%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; 50%乙酰甲胺磷乳剂1000倍液; 5.7%氟氯氰菊酯乳油800—1000倍液。
|
|